失守街亭罪不輕 堪嗟馬謖枉談兵
轅門斬首嚴軍法 拭淚猶思先帝明
◎陳清白 律師
去年的市長選舉,韓國瑜光靠著一句「貨出去,人進來,高雄發大財」的競選口號,就贏得了勝利。今年「發大財」的招式已經用老,升級為「立足台灣,胸懷大陸,放眼世界,征服宇宙」,正一步一步的朝總統大位逼進。
這些競選語言,聽起來似乎理想崇高,目標遠大,而且氣勢驚人,只是說歸說,不知道如何去實現?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?
豪言壯語,可以解釋為一個人的雄心大志,但也可看做一個人在吹牛皮、說大話,差別在於你有多少本事,多少真才實學,能去實踐它。
記得多年前,我參加了台中律師公會所舉辦的長江三峽、張家界的旅行,其中有一個景點,就是長沙的「嶽麓書院」。
這個書院讓我印象深刻,它不僅庭院幽深、屋宇清雅,,更有一種無法言喻,既莊重又安詳的書香氣息。
書院的門上掛了一幅對聯,上面寫著:「惟楚有材,於斯為盛。」這幅對子,在我的感覺裡,和書院謙謙君子的風度並不相襯,因為口氣太大,讓人難以認同。莫非普天之下,就只有楚地有人材,而楚地的人材,又偏偏都匯集在這裡。
這個印象放在我心裡好幾年,加上後來又讀了一首湖南文人寫的打油詩:「天下才子出三湘,三湘才子出我鄉,我鄉才子數我弟,我弟由我教文章。」心裡更是萌生了一個疑問:難道湖南人都這麼疏放狂狷,愛說大話?
直到後來,讀了一些有關於嶽麓書院的書籍後,我的想法改變了。其實,嶽麓書院已傳承了千年之久,大學問家朱熹、張栻、王陽明等,都曾在這裡教過書。而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,光有清一代,隨便一提,就有王夫之、魏源、曾國藩、左宗棠、胡林翼、曾國荃、劉長佑、郭嵩燾、唐才常、劉坤一、沈藎、楊昌濟等等一批在哲學、思想、軍事、外交、財經、政治各界引領風騷的傑出人物。可見嶽麓書院的這幅對聯,不是誇口說大話,而是驕傲的跟你說,這裡是天下英才的薈萃之地,也是中華文化承先啟後的輝煌之所。
說大話不是每人都會,要臉皮夠厚,不怕人嘲笑,才講得出口。而說大話的目的,無非是自抬身價,滿足虛榮心。此外,它還有個功能,就是渾水摸魚,嘩眾取寵。反正嘴巴長在臉上,愛怎麼說就怎麼說,「臭彈又不用納稅金」。
歷史上不乏講大話的故事,三國演義裡的馬謖,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。
話說魏將司馬懿領兵20萬出長安城準備進犯蜀國。他知道秦嶺之西有一條路,地名叫街亭,旁邊有一個城池叫列柳城,這兩處都是漢中咽喉,諸葛亮如果要出兵征魏,必定從此進出。因此,他早就想盡辦法,非拿下街亭這個軍事要衝不可。但諸葛亮是何等人物,司馬懿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算計之中,因此徵求諸將:誰敢引兵去守街亭?他話剛說完,參軍馬謖便自告奮勇表示:某願承擔此重任。但此時孔明心裡還是有所顧慮。他告訴馬謖:街亭地方雖小,但關係重大,假如街亭有失,我們的大軍就玩完了。你雖然深通謀略,奈何此地沒有城廓,又沒有天險可阻擋敵軍,防守起來非常困難。馬謖聽了孔明這樣說,馬上回話:我自幼熟讀兵書,頗知兵法,豈有連一個街亭都守不住的道理?孔明又說:司馬懿非等閒之輩,又有名將張郃作先鋒,恐怕你敵不過他們。馬謖聽了很不服氣的回稟孔明:不要說司馬懿、張郃,就算曹叡御駕親征,我也不怕他,如果有一點差池,你把我全家都斬了也沒關係。最後馬謖立了軍令狀作為保證。於是,孔明便把戍守街亭的重責大任交給了馬謖,但私底下還是不放心,便吩咐大將王平,從旁加以輔佐協助,必要時,也可加以勸導。
老話講:「愈怕的事情,愈是發生。」馬謖剛愎自用,始終認為自己熟讀兵書,陣法高人一等,而這樣的人通常是不聽勸的。關於王平勸阻馬謖山上屯兵的這一段,書裡頭寫得很精彩,我把它改寫成白話,引述如下。
話說馬謖、王平二人率兵到了街亭,看了地勢以後,馬謖笑說:丞相為什麼這麼多心?此山如此偏僻,量魏軍也沒膽量來此。王平一聽這話,隨即回以:雖然魏軍不敢來,但我們可以在這個五路總口設下營寨,命軍士伐木作成柵欄,以為長久之計。馬謖聽了不以為然,說道:道路要衝豈是紮寨之地?這裡一側有一座山,四面皆不相連,而樹林茂盛,正是天賜難得的好天險,我們大可在山上屯兵。王平聽了反駁說:參軍你所言差矣!若屯兵在路口,築起城垣堅守,賊兵就算有10萬之眾,也不能通過,現在若棄此要道,屯兵於山上,萬一魏兵突然來襲,四面團團圍住,我們將如何是好?馬謖聽了這話後大聲笑著說:你的說法簡直是婦人之見,你難道不知道兵法上所說:「凭高視下,勢如破竹。」的道理嗎?如果魏兵到來,我一定叫他插翅難飛,一個也回不去。王平聽了這話仍不死心,接著又勸:我隨丞相經歷了許多戰陣,每到之處,丞相都會盡力的教導我。今天我看這座山,根本就是個絕地,假如魏兵斷了我們的水源,我想,軍士不用交戰就會潰散。這時,馬謖開始不耐煩了,沒好氣的指責王平:你不要亂講,孫子兵法說:「置之死地而後生。」假如魏軍斷了我們的水源,如此一來,我軍已無退路,將士豈不是會更加拼命作戰,以一當百了嗎?我平常飽讀兵書,連丞相都經常拿軍中的事情來問我,為何你卻一再的阻撓我的決定呢?王平不甘示弱接著又說:假如參軍你非要在山上屯兵不可,那麼請分一些兵力給我,我另在山的西邊紮一小寨,和你成為掎角之勢,假若魏兵來襲,我們可以相互接應。
唉!文章寫到這裡,不由得大聲嘆了口氣,這樣也不聽,那樣也不聽,真是「好話勸不回該死的鬼」。
馬謖最終不聽王平勸阻,違背了孔明「路口紮寨,伐木為柵,堅守不出,以阻曹軍」的指令,堅持要屯兵於山上,結果不出所料,遭到魏軍圍困。因為山上既無水源,又乏糧草,最後,營寨潰敗,輕易的失卻了街亭。連帶的,連列柳城也落入敵人之手。最後,幸虧孔明使了一招「空城計」,才保全了西城,並順利的退回漢中。
馬謖敗軍折將,失地陷城,逼得孔明不得不軍法侍候。這一齣便是三國演義裡著名的篇章:「孔明揮淚斬馬謖。」而文前的這首詩:「失守街亭罪不輕,堪嗟馬謖枉談兵,轅門斬首嚴軍法,拭淚猶思先帝明。」正是後人對這一段故事有感而發的描述。詩的最後一句講的是,劉備在世時曾告訴孔明:「馬謖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。」沒想到,孔明一時大意,日後果然應驗了這句話。
相較於馬謖的狂妄自大,東吳的陸遜,人如其名,就顯得謙遜多了。當孫權聽從呂蒙的舉薦,要拜陸遜為偏將軍、右都督,代呂蒙守陸口時,陸遜謙稱道:「某年幼無學,恐不堪重任。」其實,陸遜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才,三國演義第84回:「陸遜營燒七百里。」講的就是他以一介書生,帶領東吳將士,展現雄才大略,大破蜀軍的故事。本來劉備為報兄弟之仇,御駕親征,在猇亭連翻得勝,使得孫權輸到「舉止失措,六神無主」,急於上表求和。沒想到陸遜一出場,火燒連營七百里,把劉備燒到片甲不留,最後靠著趙子龍的驍勇善戰和僅存的殘兵敗將百餘名,擁著劉備躲入白帝城避難,才逃過一劫。接著劉備因憂憤過深,一病不起,才有第85回:「劉先主遺詔託孤兒」的後續。由此可見,謙遜的人不見得就沒有本事,而整天夸夸其談,大放厥詞的,反而就像台灣俗諺:「膨風水鷄刮無肉」所說的那隻青蛙,光只會「噴鷄歸」,吸氣把肚子鼓脹得很大,看起來好像身型很雄偉,肉很多的樣子,其實剝開肚皮後,空氣一消,只剩薄薄的一層肚皮,肉卻少得可憐。
宋朝文人吳泳曾經寫了一闕<上西平>的詞,題為「送陳舍人。」全文如下:
跨征鞍,橫戰槊,上襄州。便匹馬、蹴踏高秋。芙蓉未折,笛聲吹起塞雲愁。男兒若欲樹功名,須向前頭。鳳雛寒,龍骨朽,蛟渚暗,鹿門幽。閱人物、渺渺如漚。棋頭已動,也須高著局心籌。莫將一片廣長舌,博取封侯。
吳泳寫這一闕詞的背景,正是南宋面對蒙古、金國等外患入侵的當時。他送他的友人「陳舍人」赴官上任時,語重心長的勉勵他,如果要樹立功名,應該努力向前,殺敵報國,而不是只會說,不會做,僅靠著一張嘴巴,博取封侯。詞裡頭「男兒若欲樹功名,須向前頭。」以及「莫將一片廣長舌,博取封侯。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。
俗話說:「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」說大話、吹大牛,也許可以迷惑他人於一時,但是不是千里馬,拉出來蹓蹓看就知道,無須多費唇舌。只是,萬一所相中的,真的是隻只會拉屎不會拉車的「漏屎馬」,卻誤以為是千里良駒而委以重任,等上了路,蹶蹄脫繮,狀況百出,叫苦就來不及了。